产品展示

呼和浩特迎来地铁双线换乘

日期: 2024-04-14 来源: 米乐体育在线官网首页app 阅读: 1

  9月10日晚,一条“邀请首府市民免费试乘地铁2号线”的信息刷爆了呼和浩特市民的朋友圈,让大家意识到,呼和浩特地铁的换乘终于要来了。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将于国庆节前开通试运营,届时,呼和浩特地铁将郑重进入双线换乘。据业内人士介绍,地铁2号线给呼和浩特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两条地铁线路的简单相加,而是交通、经济、市民体验的几何级增长。

  对于呼和浩特来说,轨道交通实现换乘,是激活城市区域能力的快捷方式。2号线通车以后,“地铁+共享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势必会覆盖更多的群体,让出行更便捷,让经济更活跃。

  9月11日上午,记者在公主府站上车,以内蒙古大学南校区为目的地,对比了乘坐地铁2号线到内蒙古大学南校区和打车回到公主府的耗时。记者看出,从公主府到达内蒙古大学南校区,途经9站,共耗时27分钟。而从内蒙古大学南校区打车回到公主府,需要通过18个红绿灯,共耗时40分钟。一样的距离,开车耗时大约是乘坐地铁的1.5倍。相信,随着2号线的通车,地铁这个更加绿色、经济的出行方式,会受到更多市民的喜爱。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各个站点都有自己站点的主题文化,内蒙古体育馆站充满了运动元素,有着表现各种民族运动的艺术墙,顶饰也是生动活泼的流线型;呼和浩特站则是用红山玉龙的元素,吊装出来一个英文呼和浩特的造型,配上蓝天白云的壁画,显得古色古香又美轮美奂;内蒙古大学南校区站,则是体现书香文化,艺术墙和顶饰都突出了书香元素。

  记者了解到,地铁2号线主要沿锡林路与成吉思汗大街敷设,在施工中如单线多米的营到帅家营站的长大区间;多达38条管线迁改的诺和穆勒站点中管径大、埋深浅、迁改空间小、安全风险高的雨水及强电箱涵迁改;下穿国铁呼和浩特站的呼和浩特站到公主府站区间的盾构施工;位于商业中心的中山路站、新华广场站盖挖逆做法施工等均是2号线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工程,最终经过建设者们科学的组织管理与高超的实施工程技术,一一攻克,并按照既定总体工期完成建设任务。

  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部副经理张利勇特别介绍了新华广场站的施工情况,他和记者说:由于新华广场站是换乘车站,建设规模巨大,整体的结构复杂,地下管线密集,地质情况不良,地下水位高,车站开挖深度大,工程建造风险大。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及早恢复地面交通,新华广场采用了盖挖逆作(即上面封顶通行下面施工)的施工方法,确保了迅速恢复地面交通。

  新华广场站前期管线迁改及交通导改难度非常大,反复优化交通导改方案,成功将初步设计拟定的六期围挡优化为三期,为尽早恢复交通打下坚实基础。在冬季热力管线改迁中,经过科学设计,专家反复论证,热力管托吊施工,这在地铁施工的历史上可谓首开先河。

  据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呼和浩特市地铁2号线号线相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首先是地铁线号线个站点,且均为地下站。而地铁1号线座车站,而且有地上站、地下站及高架站。

  第二是主题文化不同,1号线以行政文化为主题,新华广场站突出民族团结氛围,人民会堂站表现人民当家做主,将军衙署站承载着青城历史记忆,内蒙古博物院站展示着蒙古马精神,呼和浩特东站的哈达线条迎接四海宾朋。

  地铁2号线以商业旅游文化为主题,成吉思汗公园站铭刻金色的草原丝路记忆,内蒙古体育馆站以运动风采彰显城市活力,呼和浩特站以诗意的方式诠释壮美青城,中山路站突出商贸通衢的繁华,诺和木勒站贴合纺织工业区特质编织多彩图景,内蒙古大学南校区站表现书香气韵,帅家营站展示日新月异的乡村图景。

  从设计上来说,地铁1、2号线车辆总体设计基本相同,均采用内蒙古文化元素装饰列车,蓝天、白云、蒙古包等,但在颜色选取上2号线车内配饰颜色以蓝色为主,同时在座椅把手采用蒙古马造型,座椅挡板也去掉了黑白色的奶牛图纹,采用单色板,更凸显简洁大方特点。

  据介绍,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日实现全线日正式完成全线日正式完成工程建设项目验收。2020年9月12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2号线向通车运营又迈出关键一步。

  目前,地铁2号线运营单位已全部入驻,进入临管阶段,各项运营准备工作也已陆续在开展。安全评估工作全部结束后,预计在国庆节前,呼和浩特地铁将郑重进入双线换乘。(首席记者 王树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