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体育在线官网
GuanHang &Machinery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作者:张风帆(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还需加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全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一是着力完善政策法规制度。绿色发展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研究。在健全法治保障方面,应在已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基础上,统筹推动有关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进行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因地制宜采取环境规制手段,强化执法监督,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和问责力度。在增强财税扶持力度方面,完善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水资源税等“多税共治”的绿色税收体系,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优化财政补贴政策,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促进消费者使用绿色环保产品;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对绿色创新项目的投资和补贴,重点支持关键项目的自主创新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等。在完善绿色标准体系方面,健全方法科学、实施有效、更新及时的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机制,构建体现特色、指标先进、系统完整的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和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加快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建设,培育一批专业绿色认证机构。
二是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要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能源绿色化转型。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推动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氢能等绿色能源加快发展,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加速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发展,积极探索传统煤炭能源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打造可持续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另一方面,要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生物、节能环保等产业;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产品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三是加强绿色研发技术应用。绿色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与生态系统融合起来,能够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重要动力。要增强绿色技术供给能力,聚焦能源节约与绿色低碳转型、污染治理、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等关键领域,围绕绿色低碳产业链与创新链中的关键技术,统筹布局前瞻性重点专项技术攻关方向,加快推动形成一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要壮大绿色创新主体,加大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绿色技术领军企业、绿色低碳科技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绿色技术创新企业、高等院校等主体与中介机构、金融资本等联合,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有效整合技术创新要素资源,构建“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绿色技术研发。要加快绿色技术转化应用,加强绿色技术交易平台、绿色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相关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落地应用。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快速推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是注重发挥绿色金融支持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必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下一步,要继续完善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要对标国际先进做法,推动研究制定碳核算和绿色金融信息披露的标准。金融机构要加强产品服务创新,积极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项目,特别是加大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探索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持续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风险保障;可将碳绩效指标作为授信决策和产品定价的重要基础,科学评估高碳资产估值变化和风险敞口,做好前瞻性风险应对。加快培育绿色交易所,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推动经营主体以市场化交易形成的资源环境要素价格为指引,主动进行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建立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树立绿色政绩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做法,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切实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摆到更突出的位置,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