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体育在线官网

GuanHang &Machinery

创新“因子”+绿色“基因”助力传统产业发生质的“跃迁”

日期: 2024-04-23 20:45:42 来源: 米乐体育在线官网 阅读: 1

  央视网消息: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完成产量193.9亿件。纤维加工总量世界占比、纺织服装出口额对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50%。

  从一根纤维到最后的成衣,我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纺织产业链。但当前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传导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作为传统制造业的纺织行业该怎么样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谁剪吴江一幅绡,巧裁衣样缕华袍”,诗句说的是江苏苏州盛泽的宋锦。盛泽镇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50万,却拥有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如今,这个小镇生产的宋锦当中,除了有江南织匠的“精巧”外,还多了新技术的“加持”。

  在这家宋锦面料的加工厂里,旧机器还没有来得及搬走,新设备就已经马力全开。拥有两万针的新机器,能在1.4米长的锦缎上织出800多个连续完整的花型,这是以前的设备做不到的。而支撑这样高难度工作的是机器里的4万个轴承,它们也是满满的“中国风”。

  当地不少企业在忙着建厂房、换机器。根据统计,这里目前有100多家企业都在升级改造中。一座刚刚建好的新厂房,不仅外观酷似写字楼,内部构造也和普通厂房不同。

  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新建厂房大都是立体式的。纺纱机要上楼,产业智能化也要“更上层楼”,“垂直生产”的新厂房里,从一层到顶层,智能设备覆盖了所有纺纱环节。

  纱线断头曾经是纺织厂里最头疼的事。人工打结不仅效率低,还会影响布面质量,而现在,拥有智能识别系统的新设备能精准鉴别断了的纱线,再通过机械臂自动接合。纺好的纱线通过天花板轨道,“一站式”进入库房,带有芯片装置的运输机可以依据颜色智能分类。整个车间的134台智能设备全部接入大数据平台以后,设备的产量、运行的效率,所有数据都能清晰呈现在办公的地方的大屏里。

  看得见的效果,坚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信心。他们表示还将扩大厂房规模,不少企业有“两室一厅”的“标准配置”,也就是一个展厅加一个设计室再加一个实验室。这样的标配有怎样的作用?

  东方丝绸市场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品交易中心之一,不少纺织企业通过这一个窗口与国际客户达成合作。

  这样“两室一厅”的模式已经是不少企业的“标准配置”。现在布料订单产出后,企业不是赶着去发货,而是第一时间送去实验室。

  负责人介绍,为客户提供的“绿色保障”,已经让他们在2024年前两个月就接到了1300万米的面料订单,这也让这里更多的面料都有了绿色的“基因”。

  如今,绿色已经是纺织小镇的普遍共识。在纺织业,传统印染耗水量大,还会对环境能够造成一定影响。在盛泽的一家印染企业,传统染缸已经被数码打印替代。图案和花纹印到纸张上,再经过热升华跟面料进行结合,用水的环节全部省略。为了进一步绿色升级,企业还关闭了很多油性油墨打印产线,扩大了水性油墨打印的规模。

  几天前,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开工,涵盖绿色环保、高端印染等领域的6个项目集中入驻。提高科技含量、减少污染排放、加快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正成为纺织产业链不断跃升的新风向标。

  2023年,盛泽镇已经有263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和高校全年新增产学研合作33项。科技“浓度”正在慢慢的升高,在盛泽这样一个小镇当中,究竟是什么在推动它向新而行?

  早高峰时间,在小镇的一家烧卖店里,好几位用餐客人都挂着实验室、创新中心字样的工作牌。

  不到30平方米的小吃店,科研人员的“密度”之高让记者意想不到,这个平均岁数在30岁的年轻团队就是来自附近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比零碳更升级,制作一件负碳纤维的成衣,所用二氧化碳的量相当于一棵树一年的二氧化碳捕获量。像这种“会呼吸”的纤维,在创新中心里还能看到很多。前不久,科研团队就刚刚研发出新型的无针静电纺丝系统。

  在创新中心5公里外的在一家园区里,全球产能最大的工业丝智能工厂刚刚建成投产,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这里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直接生产8000旦以上超粗工业丝和7旦以下超细工业丝的工厂。

  创新的脚步在加快,工厂里的人员构成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工厂负责的人介绍,现在,他们除了纺织专业的技术岗位,还增加了不少信息技术、软件工程、AI和数据分析等新岗位。

  现在,盛泽小镇上,每平方公里就有超过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年,小镇规上工业公司研发投入20.43亿元,同比增长12.5%,高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构建。

  经济生产活动、日常生活不能离开纺织。我国纺织行业包括化纤、毛纺织、丝绸、长丝织造、印染等行业。全球每5件毛衣有一件出自广东大朗,每4件泳衣有一件来自辽宁葫芦岛,每3双袜子就有一双产自浙江诸暨。

  万物皆可“织”是我们寻找纺织原料的目标。废旧服装、边角料、塑料瓶,回收后都可以变废为“丝”。8个废旧塑料瓶抽出的涤纶丝,就可以织成一件男士T恤衫。

  超级工程里也有纺织的力量。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施工中,需要把大约6000吨的钢筋混凝土接头吊装进海底28米深处,吊装带用的就是抗蠕工业丝。树脂、基碳纤维材料重量轻、刚度强,用在了C919大飞机的机身上。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纺织行业发生着什么样的新变化?

  创新能力慢慢地增加。高性能纤维产能占全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纺织机械自主化率超过75%。2023年,有402家纺织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绿色可持续持续不断的发展。2023年,我国循环再利用化纤产量超过500万吨,初步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智能化应用不断深入。截至2023年9月,纺织公司制作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56.5%和49.3%,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

  传统制造业在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焕发出的活力。人工智能技术让大型船舶拥有更智慧的“超强大脑”,钢铁工人坐在办公的地方喝着咖啡炼钢成为现实,拥有千年历史的纺织小镇向新、向绿的“蝶变”。这些发生在传统制造业里的点滴变化,最终会在某个时刻推动产业发生质的“跃迁”,释放出巨大的新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我国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座,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让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之间画上等号,要一直为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提升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能力、引入新的生产资料。说到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传统产业走上发展的新路径。当然,这需要一些时间,更需要定力。